让音乐节与城市“琴瑟和鸣”
2023-04-25 16:22: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资料图)

芳菲四月,户外音乐节空前火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50场音乐节陆续开启宣传推广,集中在4月至5月间举办。青春、音乐、阳光、呐喊、狂欢……让“乐迷”们热情爆棚甚至不惜跨城奔赴的音乐节,正成为城市文旅发展中一股强劲“新势力”。

音乐节能给城市带来什么?算算“经济账”,与明星演唱会相比,音乐节票价虽然近年来不断水涨船高,但总体上依然比较亲民。并且,音乐节一般持续时间较长,除了门票外,还会产生交通、餐饮、住宿、露营、周边和市集产品等费用,延伸“消费链”的效应比演唱会更为显著。此外还有无形的“文化账”,优质的音乐节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口碑、激发产业活力、充实文化内涵,对城市本身也有着强大的塑造力。因此,除了各大音乐厂牌竞相造节,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文旅集团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城市与音乐节深度融合“添一把火”。

音乐节作为一张新的文化名片,正赋予城市更多动能和可能。不少城市特别是那些旅游名片并不特别亮眼的三四线城市,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借举办音乐节实现“逆袭”。但打造城市名片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不乏盲目跟风以失败收场的例子。比如,不想“放长线”只想“割韭菜”,票价虚高导致乐迷抱怨吐槽;对音乐节缺乏深入了解,把握不好地方需求与音乐节的匹配度,让人看了直呼“尴尬”;奔着打造“网红打卡点”目标,却忽略了硬件配置和细节设计完善;等等。以为随便租个场地、请几个乐队拼盘就能办场音乐节,其实是一大误解。

实际上,并非每一座城市都适合举办音乐节。有没有相应“基因”和“土壤”,至关重要。以南京为例,近年来,咪豆音乐节、森林音乐节、长江潮音乐节等风靡一时、一票难求,南京由此成为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音乐之城”。一方面是主办方不追求“大而全”、专注于“小而精”,注重垂直细分和品位标识,充分凸显南京的城市特色;另一方面,这也和南京城具有文化底蕴、对年轻人有较强吸引力息息相关,城市的“文艺范”和音乐节的“时尚潮”互相嵌入。在考虑音乐节能为城市带来什么之前,也要考虑城市能为音乐节做些什么、能为乐迷带来什么。

音乐节,基于音乐,却不止于音乐。对城市来说,音乐节是一张精美的“邀请函”,当音乐节的狂欢结束,对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另一种“审视”也许才刚开始,既带来机遇也形成考验。能否吸引人们驻足停留、深度体验,能否让年轻人来了又来、留下好的口碑,关键还在于城市本身能否修炼好“内功”。以音乐为名、与城市共鸣,兼具情怀和匠心的“爱乐之城”,必将带给人们更多期待与惊喜。(陈立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