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潜心立德树人 思政课程春风化雨 环球快报
2023-04-18 13:11:30 来源:天眼新闻

近日,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评选中,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选送的两部作品均荣获国家级表彰。团队作品《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根本密码:坚持人民至上》斩获全国高职组一等奖,实现了该校在此奖项上的历史突破。

课上,身穿布依族服饰的青年学子罗均慈作为主讲人,与黄雯雯、康雪梅、李睿三位学子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实地考察等方式,在一问一答间,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转化为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生动鲜活的案例、直观可见的数据、引人深思的故事,讲出了年轻人爱听、能懂、愿行的“时代味”。


(资料图片)

作品满满当当的内容接地气、有温度,引导学子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勤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在黔西南的创新探索和精彩成就,也反映了学院思政课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好育人载体,提升育人实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是学院师生共同探究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的新成果之一,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效之一。

从一个提问、一个故事、一个案例到一个话题,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到价值逻辑,由学院教授、省级职教名师唐莉等人组成的指导教师团精选案例、挖掘思想,紧密结合黔西南实际,打破原有的上课模式,付出更多时间,精挑课程选题,梳理课程内容、细化教学方案,屏对屏、面对面反复推敲打磨,以求融会贯通,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共同打造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有“回味”的可供借鉴推广的职教思政精品课程。

谈起这次经历,罗均慈很有感触:“从主题到框架,从案例到表达,从小黑板到大屏幕,从思政课堂到生活实践,我们深入观察黔西南的改革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新时代黔西南的发展脉搏。我们从课程思政的受教者成为传播者,这是开拓眼界新体验,也是一次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角色转换。”

校内外融通,老中青融合,也带给青年教师更多感悟。“思政课教师只有让信仰根植于心,才能以‘真知’遴选和创生故事,以‘真信’阐释和升华故事,以‘真情’赋予故事内生动力,才能把重要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指导教师唐莉说。

获奖后,指导教师唐莉、严昌莉脚步不停,引导获奖学子走上思政讲台,在新的探讨互动学习中,让新思想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

这样的场景,是学院上下无数个学习新思想的镜头之一。

近年来,学院不断探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把厚植师生爱党、爱人民、爱国的“忠诚情怀”和涵育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学院“三全”育人创新实践的主线,通过党建引领、顶层设计、制度保障、教研驱动、人才培养,多点发力办好思政课,用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三个渠道,积极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全力答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考卷。

“优化‘思政课+专业课+人文素养课’的课程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主干,打破学科壁垒,做好思政融合,通过教研驱动,促进思政课程与思政育人交相辉映、相向而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书记院长带头上思政课、师生同上思政课、大学生上思政课、思政课艺术考核等实践项目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让思政教研更有精度、有深度、更有温度;在配齐配强队伍、经费支持、培养培训、选拔激励、职称改革等方面出实招、出硬招,打造了一支认可自己的职业选择、热衷于专业研究、热爱课堂教学、乐于上好思政课的教师队伍。

同时,探索课堂教学、网络引领、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积极推进“社会大课堂”建设。通过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小、精、微、快”的思政教育;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吸纳各专业领域教授加入,并邀请职教名师、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走进课堂、参与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大道理”化为“小故事”,为青年学子上好富有感染力的“思政课”;依托科研院所、革命遗址、乡村基层、车间工厂等,让学子在实景实地中、在生动实践中,打开洞察社会、观照时代的“大视野”,坚定理想信念。

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学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和生涯规划、学生社团活动、学校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使得学子在面对角色转变、职业构想、人生目标、团队协作能力等困惑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

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显著提升,如涓涓细流,润心启智。2022年以来,学院思政课教师荣获省级优秀奖1项,大学生讲思政课荣获国家级表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师生在技能大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50项;获批省级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2项;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贵州省黔西南州选拔赛中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和优秀奖3项;获2022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特等奖,是贵州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校;实现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2389人,初次就业落实率达83.1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星星

编辑 段源兴

编审 陈俎宇

相关新闻: